爬山學投資?我從爬山體會到的5個重要投資哲學!

我是一個熱愛爬山的人,同時也是一個熱愛投資的人。

雖然兩者之間乍看之下沒有任何關係,但在某次的爬山途中,讓我領會到了「爬山」和「投資」的道理其實是互通的

不信嗎?

那就讓我們看看,究竟爬山教會了我們哪些投資哲學吧!


一、準備足夠的水和乾糧( = 備妥緊急預備金)

爬山需隨時補充水份和食物,萬一迷路或路程比預期還長,水和乾糧就是你的救命仙丹,準備不足可能脫水或體力不支,甚至要了你的命!

投資也是如此,投資前請務必先準備好緊急準備金!萬一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如黑天鵝事件/失業/意外等),才有本錢應付這些突發狀況,而不至於驚慌失措。

所謂的緊急準備金,一般建議3~6個月的生活支出金額當標準(可依本身狀況及外在環境來調整),並將這筆資金按照年期配置在「可立即變現」且「具穩定價值」的定存




二、做好防護再出發( = 做好保障再投資)

不管是爬大山還是小山,都建議戴頂帽子,一方面遮陽,一方面可簡單保護頭部(擋樹枝或擋昆蟲都很好用)

登山杖也是建議裝備之一,夏天可打草驚蛇,遇到陡坡既可省力又可保護膝蓋,甚至可避免摔倒(遇到爛泥巴路特別好用)

同樣的道理,一定要先有充分的保障,再來談如何投資獲利。這裡所謂的保險,不只是狹義的「壽險」,還包括廣義的「防禦性金融工具」。如果是投資不動產,記得要保火險和地震險;如果是投資股匯市,可考慮債券、黃金或反向ETF當作避險工具

隨著你的人生階段或投資目標的改變,要定期檢視你的保障是否充足,沒有所謂最好的保險商品(爬山也沒有所謂最好的登山杖),只有當下相對適合你的保險工具



三、正確運用裝備 ( = 正確運用金融工具)

光是備妥裝備還不夠,要正確運用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常看到許多人攜帶登山杖爬山,卻不懂怎麼運用,結果弄得滿身泥濘,甚至拼命跌跤...

其實,登山杖的正確用法應該是:上坡時,縮短登山杖才容易施力;下坡時,拉長登山杖才能提早支撐重心

金融工具也是同樣的道理,與其讚嘆花俏的投資工具,不如先學會善用工具的基本方法,如果連簡單的投資工具都不清楚怎麼正確運用,遑論其他的進階金融工具?

請記得:工具的大小並不重要,即使是最簡單的金融工具,也要正確運用才能發揮作用!



四、漸進式挑戰大山( = 從基礎金融工具著手)

爬山過程中總能發現,有人還沒練好體力就迫不及待挑戰進階,一旦發現路途艱辛就嚇得不敢再爬山;有人雖想一睹山上美景,但總是說說卻沒行動,最後給自己找個看似合理的藉口:「等我練好體力,再開始爬山吧!」

換成投資的角度來看,就好像是說:「等我存到錢,再開始投資吧!」但不趁小錢學投資,存到錢後反而不敢投資了,因為怕自己輸不起...

所以喬王會建議投資新手先從簡單的定存/保險/外幣存款開始,慢慢接觸基金/股票,再來才研究運用槓桿的期貨/外匯保證金/不動產等工具

切記:別為了貪圖獲利而「越級打怪」,也別害怕投資失敗而裹足不前!




五、確認承受度 ( = 確認投資最大風險)

攀岩時,有時候會因為眼前的石塊或樹幹看似穩固就貿然踩踏上去,沒想到才施力50%就發現石塊鬆動或樹幹斷落,所以踩下一步前請務必先用部份的力量確認立足點是否撐得起你的重量

巴菲特曾說過:「當你造一座橋時,要以能承載三萬磅的卡車通過為標準去建造,然後只讓一萬磅重的卡車開過去。

以投資的觀點來說,就是不要只看最高或平均報酬,你還要看最大風險,並用少量資金先測試

投資的路上,除了五花八門的金融工具,還有各式各樣的詐騙陷阱,懂得確認最大風險,才能趨吉避凶而不會被利益矇蔽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