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對方能不能嫁?比家事背景更重要的事


最近凱特認識15年的好友,剛結束了8年的婚姻生活,和兩個孩子只能在假日的時候見面,原因是對於財務的價值觀相差太大,所以在生活中很多的狀況都無法達到平衡點,特別在養育兒女時,彼此的價值觀更是造成最後離婚的導火線。

如果你跟你的另一半已經感情穩定,甚至是論及婚嫁的階段,你們會討論與金錢有關的事嗎?

伴侶如果有長遠在一起的打算,有些事情你不能不在婚前弄清楚。除了對方的人品操守之外,彼此的財務規劃、金錢價值觀,和對家庭支出分配的看法,兩人必須要有共識,否則未來婚後為錢吵架的可能性很高,財務問題真的是許多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助理教授Jeffrey Dew曾經發表了一篇報告《期待:節儉伴侶最幸福》( Bank on it: Thrifty Couples are the Happiest )他說:在現代的婚姻中,伴侶間的金錢衝突是生活中最嚴重的問題。財務上的不協調會長久維持、產生極多的負面效應。相對於其他的衝突,金錢上的衝突更準確的預測出夫妻是否會走向離婚。
很多夫妻對於金錢的價值觀根本不同調,就算夫妻兩人有各自的事業,也各自管理金錢,在共同生活、共同養兒育女、孝養父母等方面也能擦出很多火花。
我的朋友希望小孩受最好的教育,讓小孩上私立幼稚園,總是買最好最新的玩具,假日也一定要安排出遊或上餐館吃飯,但是先生卻不願意配合,認為簡約的生活才是幸福。
或是太太喜歡為未來做準備、存錢做投資,但先生卻從不存錢、賺多少就花多少,先不用說有什麼比較長遠的計劃,在財務上若沒法建立共識,家庭財務狀況是充滿變數的,婚姻也缺乏穩固的基礎。
長輩總是告誡我們,要嫁給財務狀況優良的另一半,但其實對於金錢的價值觀,才是更值得被討論的。

如何了解彼此的財務狀況及溝通對於金錢的價值觀呢?
1.婚前做個財務健康檢查,開誠佈公面對彼此的財務狀況
就像有些人會在婚前做全身健康檢查一樣,財務健康檢查也是必要的。也許對方需固定支付孝親費用、幫父母親繳房貸或是幫親人背債等等,這些在亞洲的文化當中似乎都是正常的,但是對婚後影響也許可大可小。有人認為財務資料是個人隱私,不願坦誠相告,但如果希望長久在一起,對自己的財務狀況還無法據實以告,實在不是尊重對方的表現。
兩人要一起往前走,不能只有愛情不要麵包,因為金錢是現實需要面對的問題。如果在婚前對於伴侶的財務狀況和金錢價值觀都不清楚,未來的婚姻可能就要面臨很多棘手的情況。如果你在婚前跟對方談過了,儘管彼此可能有歧見,但若雙方願意配合做改變,便是皆大歡喜。如果真的因無法達成共識而分手,總好過未來爭吵受氣要好,至少你還保有選擇的權利。

2.另一半平常花錢的習慣是如何?
金錢的價值觀一旦建立,便很難改變。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要存錢,可能是他還沒意識到需要這麼做。但是如果他(她)習慣亂逛網站消費、超支薪水、刷卡網路購物、信用卡每月只繳最低金額、還借短期信貸,絲毫不知道節制的讓負債一直增加,這可很嚴重。你可以坐下來跟他溝通,如果他一點都不想改變,可能表示也沒有把你們的感情當一回事。如果以後結婚生活在一起,情況只會更糟,不會有所改善的。
共組家庭後,財務便是兩個人的事情,在交往的階段不要避諱去談錢的事情。如果婚後才發現彼此對金錢的價值觀差距太大,那還真的是災難。談錢也許庸俗,但是所有生活開銷都需要錢,健全的財務是家庭和樂的基礎。每天都被錢追著跑的家庭,夫妻是很難笑得出來的。短期缺錢可以忍受,但是不良的金錢價值觀只會消耗家庭的財務資源,讓家裡永遠存不下錢,無法為以後做計劃與準備。

3.對於錢的事情他(她)會願意溝通嗎?
如果每次你跟伴侶談財務的問題,對方都岔開話題或是閉口不談,那你真的要考慮他是否是適合的對象了。
有人會以薪水是隱私的一部份為藉口來搪塞,然而結婚意味著兩個人是一體的,也許在日常的支出上面,可以請對方固定拿出多少錢應付開銷,問題是以後呢?年老後,其中一個體力不佳、身體有狀況了,還是需要配偶照顧,難道不用共同提撥退休金、老年安養、醫療的準備?因此你應該了解對方薪水數字及全部的財務狀況:存款多少、有沒有欠債等,也許婚後財務還是各自管理,但是讓對方知道彼此的整體財務狀況,是基本應該做到的事。

4.他願意跟你討論婚後財務管理支出分配嗎?
婚後雙方的財務要如何管理?是合而為一、還是各自處理? 若選擇各自管理,共同支出的房租/房貸、水電、瓦斯、管理費、子女教養等費用,該如何負擔?沒有經過溝通,到時可能會冒出一些讓你相當傻眼的支出項目,例如對方婚後還要資助家人使每月增加不少開銷、或是對方作風海派,常常要花超過自己能力的金錢置裝、上餐館、旅遊等,讓家庭每月入不敷出。
在婚前還是應該多花時間溝通,建立彼此的共識,以減少以後在財務上產生的衝突,誠信才能建立穩定的情感關係,也才能讓婚姻之路走的長長久久。

參考資料:商周財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