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民眾理財面對的可能不是理專,而是機器人大軍。金融業者指出,金管會的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將採納金融業者建議,開放銀行、證券、投信、期貨等四大領域的財富管理業務有部分可不再由理專負責,而由「機器人」取代。
這顯示,未來機器人在金融業的功能不僅僅是客戶上門時奉茶、打招呼的「門房」角色,更重要的是還能進行複雜的財富管理業務,例如投資報酬率等演算,金管會對此已作出相關利弊得失分析。
仿效美國,建立理財認證
金融業者透露,金管會已同步規劃配套措施,包括日前已指示四大金融業公會提出機器人理財時的規範,特別是會否發生推介不當情境,以及要如何「究責」等問題,要求仿效美國證管會作法,建立一套專屬於「機器人」的「理財認證」SOP機制。
把「道德風險」降到最低
業者指出,根據金管會評估,機器人理財其中有一項優勢,在於把「理性」分析發揮到極緻,而且可以將人為干涉因素,例如理專為求業績與獎金最常發生的「道德風險」問題降到最低。
且若未來機器人理專在財富管理業務成為「常態化」設置,也可進行某種程度的「分工」,由機器人來負責一般投資人的理財,另外理財需求面向較廣、複雜的高資產客戶,再由理專輔助作人工諮詢。
其中,複雜程度較高的股票、基金等結構性商品,是否開放給智慧型機器人一併提供服務,業者指出,金管會已指示銀行公會進行研究,並且同時要求投信投顧公會研究國外的實務運用經驗及法規架構,並且評估對於投顧業的影響及管理建議,包括如何輔導受影響的投信投顧人員內部轉職。
此外,包括期貨公會也正研議開放機器人理財顧問的可行性。
收費遠低於傳統財管服務
金融業者強調,以美國為例,機器人理財顧問的最大特色,一是資產管理門檻低,二是收費遠低於傳統金融業者的財富管理服務,而且由機器人擔任理財顧問,只要輸入客戶年紀及財務目標,機器人就可精算出對客戶的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