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被框住了嗎?

 現在來做個簡單的心理測驗

Q:你因為肥胖困擾很久,某天終於下定決心要做抽脂治療,現在來到醫美診所,這裡有2位醫師可以選擇:


A醫師:此手術的死亡率只有 0.1%

B醫師:這個手術每 10,000 名手術之中,有 10 個人因手術而離世


請問你會選擇哪一位醫師?



有沒有發現兩個醫生描述的事情是一樣的,只是透過不同的方式陳述,卻讓人產生不同的想法,這就是框架效應




到底什麼是框架效應?

       框架就如同對外窗,我們可以從這扇窗看到外面的世界,而即使相同的房子但窗戶的位子、大小、視野不同,也會影響我們的想法心理學的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又稱為認知偏差,是同樣的問題但在兩種邏輯表達上,好像相似的說法卻導致接收訊息的人有不一樣的認知行為,不管是在政治、人際關係、商業貿易、談判都有人使用這種方式來操控人心。

       相信大家都聽過「朝三暮四」的故事。「早上喂三個果子、晚上喂四個果子」跟「早上喂四個果子、晚上喂三個果子」,結果都是一樣7顆,但故事中的養猴人就巧妙地運用了心理學中的框架效應,以應付猴子們的訴求。

       當框架效應放在經濟學上,消費者對於損失敏感性大於收益,舉個例子,在A麵包店每個麵包賣40元,但如果以現金付款每個麵包可多折扣5元;B麵包店每個麵包賣35元,但如果以信用卡方式付款每個麵包需多收5元,顯然兩家價錢是一樣的,但大多人認為A麵包比較吸引人,這並不是真的比較便宜,而是心理在作祟。

      你是否也常被框架套牢呢?各式各樣的框架誘導了我們的每一項決定,我們需要有判斷能力跳脫那個別人製造的框架,減少被媒體與商人操弄的可能性,做出更正確的決策與判斷,如果對框架效應有興趣,歡迎看下一篇 教你如何做出消費者喜歡的框架。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4727274067536162040/807211280352832952?hl=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