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雜誌20-39歲世代理財大調查」中,分析出不同年齡層對金錢不同的概念:20-24歲的「青貧族」模糊理財,明明口袋剩1元,卻以為還有4塊錢可以花;25-29歲的「雙想族」有危機意識但無法拋下現階段有品質的生活,例如:3C、精品、旅遊等小確幸;30-34歲的「逐巢族」五子登科的經濟壓力,才感嘆「理財要趁早」這句話;35-39歲的「三明治族」則受到房貸、孝親費、教育金等費用夾擊,支出速度快速攀升,每天一睜眼,就得跟金錢賽跑。人生的難題,很多時候來自財務狀況不佳,被迫失去選擇的權利。
想要有選擇權的人生,一定要有這三力:一是賺錢力,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為自己加薪;二是儲蓄力,學會理財,理出或滾出第一桶金;三是花錢力,計畫性消費,花該花的錢。
30-40歲通常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經濟壓力頗重,但也是正值事業上升期及最有能力賺錢的年紀,通常最會賺錢的平均年紀落在35-42歲。照顧的沉重任務、教育基金、長輩的醫療照護還有自己的退休金,往往都讓三明治族感覺焦慮。
因此提供五大平衡術,三明治族群有明確方向可以調整、制定家庭的理財策略。
平衡術1:資產與負債的平衡。當年紀上升,負債應該需要慢慢減輕,轉入投資資產,讓餘額、資金資產越來大於負債。
平衡術2:開支與準備的平衡。剛開始擁有兒女時候,支出相對高一些,但漸漸穩定後轉入中年時期,應該要將一部分的開支為自己退休規劃。
平衡術3:累積資產及打造現金流。資產大家應該都比較理解,可能是購入房地產、買股票債卷基金等等,現金流的部分呢?比較常見的就是版權著作、部落格等,只要創作一次,就會有慢慢會有收入進來的這種,對於長期現金流是個比較好的方向。
平衡術4:風險與報酬的平衡。依照年紀以自身能力及年紀,調整不同報酬來累積資產,三明治族更需要提早準備,善用手邊可投資的資產,建議選擇兩到三檔穩健型標的定期定額,並可在有額外獎金時做單筆投資。
平衡術5:數位及實體通路的平衡。考量三明治族時間有限,財務規劃要講求綜效、一舉數得,因此建議三明治族應善用專業人士的財務規畫建議,搭配數位工具,更有效達到財務規劃的目的。
其中在子女教育基金準備考量上,標的規劃上可以偏向穩中積極的資產,如定期定額投資台股基金。在自身退休準備方向上,則可以再加入其他多重資產、主題式投資等元素,穩步累積自身資產。至於照顧長輩部分的規劃,因為突發的醫療或是長期照護等需求,通常都會讓開銷壓力突然爆表,最需要留意的就是每個月的現金流是否穩定,有無穩定的被動收入,以及緊急備用金是否足夠。
三明治族的壓力真的是頗大,如果能提前規劃,提前安排,可以減少當下事件進行中的壓力,生活就是關關難過關關過,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