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量能持續低迷不振,昨(23)日成為瑞銀證券台灣投資論壇外資圈關切的焦點。瑞銀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董成康指出,台股本土資金動能充沛,但就是不進台股,很大原因是股民、大戶轉買保本型壽險商品,預計每年光此就吸走高達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元資金。
瑞銀證券台灣投資論壇昨天在台北舉行,共吸引超過300位國內外機構投資人與會,儘管以蘋果iPhone7為首的零組件備貨動能是會場焦點,但國內外法人更感興趣議題是,「台股成交量為何這麼低?」
成交量多日不到800億
雖說低成交量是近幾年來全球股市常態,但台股情況似乎更為嚴重,近期更是已連8個交易日上市成交量不到800億元,昨天更僅有608億元,台股「低量風暴」已經在外資圈引發關注。
最大風險是個股流動性
一位與會國際機構投資人講得明白,台股成交量低迷所造成的最大風險是,個股流動性大幅降低,國際資金將望之卻步,「類似台積電與鴻海這種大型股當然不會有什麼問題,但中小型股怎麼辦?國際資金不敢買這些股票,這些公司要怎麼成長?」
每年吸走約新台幣1.3兆
董成康指出,台灣並不缺錢、資金動能相當充沛,但國內資金就是不轉進股市,除了台股很難找到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好標的外,就是散戶、大戶轉買壽險公司所銷售的相關商品,預計每年吸走高達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元資金,佔台積電市值比重約30%。
保本商品相對具有吸引力
董成康表示,這些轉買壽險商品的本土資金並非「一次性」,而是未來15、20年都會一路繳下去,因為投資人不願承擔過多風險,壽險業所開發的保本商品相對具有吸引力,儘管台股4.1%的高現金收益率還是很誘人,但能否順利填息又是一回事。
本土資金不願意前進股市,反映在台股融資餘額上更是明顯,上市近7個交易日幾乎都在1,300億元上下遊走,與成交量走勢相當雷同、幾乎成一直線。
壽險吸金70%轉投在債市
董成康指出,壽險業吸收這些本土資金,當然會轉投資,但其中70%是放在債市,剩下的30%大多數也是買海外股市,買台股的部位不多,今年以來台股幾乎都靠國際資金買盤在撐,主要看上台幣兌美元匯率相對穩定以及高現金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