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不過保險 基金募集吹冷風


 保單魅力太大,連帶排擠到新基金銷售。今年上半年的新募集基金成效不彰,和去年平均每檔募集規模35億元相比,今年上半年新募基金的平均規模只有22億元;且保管行的募集能力也大幅下降,去年募集超過50億的基金有12檔,但今年上半年卻僅有1基金募集突破50億元。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今年上半年最夯的基金是ETF,總計共發行9檔,元大寶來就占了一半以上(5檔),其次受歡迎的基金類型是股票型與組合型,檔數都在5~6檔,規模也在25~28億元上下。
 反觀過去最夯的固定收益型基金,受新台幣資金外流影響,上半年只有三檔新上架,且平均規模也縮水到14億元,明顯不敵境外固定收益型基金的吸金效果。
 至於保管行的募集動能也同步下滑。根據統計,去年國內保管行募集超過50億元的基金有12檔,更有1檔超過100億元,但是今年以來保管行的募集成績多在50億元以下,顯示在市場擁擠的環境下,新募基金不再是銀行獲利的主要動能。
 投信業者坦言,銀行通路左右了整體新基金的買氣,今年市場動盪較為劇烈,相對保守的保單成為銀行通路銷售的主力,多少對新基金有資金排擠的效益。銀行也表示,今年銀行銷售保險和基金的比重明顯較去年不同,保單銷售比重遠超過五成以上,和去年幾乎各半的比重大不相同。
 摩根投信摩根投信董事總經理邱亮士認為,市場的氛圍也是影響新基金買氣的原因之一,市場動盪下,投資人對風險性資產的偏好明顯會降低,因此安全性愈高的資產,才容易獲得市場青睞。
 瀚亞投資行銷長林長忠指出,央行連續四度降息,讓新台幣資產面臨去化壓力,如何運用新台幣轉投資海外資產增加投資效益,現在反而成為基金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