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才是最大的 匯率操縱國

「作賊的喊捉賊」其實也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但若是來自於自詡為世界警察的超級經濟強權─美國,那就令人啞口無言了。據報導,美國財政部於4月29日向國會送交一份「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的外匯政策」報告中,將亞洲的台灣、中國、日本、南韓及歐洲的德國同列為匯率操縱的「觀察名單(Monitoring List)」,但沒有一個國家被美國認為「符合操縱匯率」或在國際貿易中獲得不公平競爭優勢。值得注意的是,其對台的警示並非空穴來風,包括台灣對美國有大額的貿易順差、擁有鉅額的經常帳順差及持續單邊干預台幣兌美國升值;這也是繼去年10月後,台灣再度名列其中。究竟是台灣有干預匯率之嫌,亦或美國操縱匯率之實,以美國過去一廂情願的行徑看來,答案應不難判斷。
 由歷史觀之,美國自1913年成立聯準會(Fed)以來,漸進式地邁向全球經濟強權地位,隨即處心積慮地主導世界各國的貨幣政策。1944年的布列敦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s)後,奠定了日後美元獨強的新紀元。自此,美國「那隻看得見的手」便明目張膽地揮舞,干擾主要貿易國家或貿易對手國的貨幣政策,以維持美國最大利益。面對美國老大的舉措,其他國家也只能忍氣吞聲,莫可奈何。
 茲舉犖犖大者說明於后;其一,1985年9月22日,美國為解決貿易赤字,協同日本、英國、法國、西德等四個工業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總裁於紐約的廣場飯店簽署外匯史上著名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硬是讓美元對日圓漸次貶值;果不出其然,在二年之間,日圓被迫由250元升值至120元,也因此種下日本自1990年以來失落的種子。由此事件看來,美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司馬昭之心,恐路人皆知,但在強權屋簷下,也不得不低頭。
 其二,2008年的次貸風暴,釀成全球金融海嘯,導火線就在美國;包括美國在內,全球各國經濟遭逢嚴峻的衝擊而一蹶不振。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ke)宣布實施量化寬鬆政策(QE),直至2014年10月底才退場。平情而論,QE是一種以鄰為壑的手段,透過大量的印鈔,讓資金流入新興市場,並藉此引導美元貶值救出口,刺激經濟。但也造成新興市場流動性過剩、資產泡沫及貨幣升值,無非就是一種包裹著匯率操縱的手法。
 其三,美國聯準會在QE退場後升息傳言不斷、眾說紛紜,但卻造成金融市場動盪不安;Fed 在2015年12月16日宣布升息,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結果,美元再度走強、美元指數破百,徒使其他國家的貸幣應聲貶值,引發全球貨幣戰,這難道不是變相的匯率操縱?
 然而,作賊的不承認,還指控別人有匯率操縱之嫌,看來只有「霸道」二字形容。不僅僅是台灣,中國自1989至1994年間,幾乎每年都被美國評為「匯率操縱國」,鄰近的韓國亦不遑多讓。尤有進者,今年2月底在上海舉行的G20財長及央行總裁會議中,美國財長以強硬的語氣公開喊話,要求北京承諾人民幣未來不會大幅貶值,這態度無疑是施壓中國簽署「新廣場協議」,也讓中美二強間的博弈,再次浮上檯面。
 美國以泱泱大國之姿、經濟強權之態勢,主導各國匯率如探囊取物。以上述幾個事件看來,可以說,「這不是匯率操縱,那什麼才是匯率操縱」?台灣係一蕞爾小國,也是小型的開放經濟體,面對美國這艘航空母艦駛來,除了當心,也只能自求多福。換言之,對於美國的指控,央行除了應虛心檢討匯率政策外;若有不實指控,亦應嚴正予以澄清並化解才是;否則,不僅這污指日後難以洗刷,也不利於台灣對外貿易拓展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