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次這輩子就不會落入保險員的陷阱裡












金融業中銀行、保險、證券等等行業,常常會有交叉行銷的狀況,消費者要保護自身權益的方式,除了加強自己對金融常識的了解外,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讓各自不同領域的金融商品回歸它基本的功能,不要把彼此的功能搞混了。如果在購買這些金融商品之前,已經做完完整的財務規劃、知道如何利用各種不同金融工具來完成你的財務目標,當面臨是否購買金融商品的時候,你會根據是否可以符合自己的需求來做選擇,而不是完全根據金融從業人員的話術或行銷資料來做判斷,發生買錯商品與產生消費糾紛的機率無形中會降低很多。

在現今的環境,保險商品由於產品相對複雜,不管是商品內容、契約條款、理賠等等,與其他金融商品相比真是相當的複雜。尤其現在銀行、證券、保險等等行業都在經營財富管理的業務,由於受到利率低迷的影響,銀行本業利潤下降;因此銀行現在有都成立保代公司兼做保單的銷售。銀行理專主力多以銷售儲蓄色彩濃厚的養老險、增額壽險為主,在理專銷售過程中這類商品常被拿來和定存做比較。而這時理專如果解釋的不夠清楚,甚至會讓保戶誤以為是定存,等到急需用錢辦理提前解約時,才發現無法像定存一樣百分之百拿回所繳的本金,因而衍生銷售糾紛。

發生面對金融從業人員不當的銷售消費者到底應該如何自保,避免這樣的糾紛?以下提供你一些可以做購買與否參考的依據:

1.從業人員:這儲蓄險利率2.5%比定存利率高很多喔!

你可以這樣回問:

Q.你說的利率2.5%是寫在那裡?
你們的廣告文宣上面有寫嗎?


A:從業人員的回答可能是:保單預定利率2.5%就相當於定存利率

實情:
宣告利率、預定利率都是保單上常見的專有名詞,但是這兩個利率都不是保單所可以產生的實質投報率。

所謂的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將保戶所繳的部分保費拿去做投資,預期未來會得到報酬率,而保險公司預先將未來的投資報酬率回饋給保戶,在計算保費時就直接扣抵保費,因此預定利率越高,保戶所要繳交的保費越低。

為什麼說只有部分保費拿去做投資? 因為保戶所繳的保費中,有部分要拿來支付保險公司的行政費用、給業務員的佣金、內勤人員的薪水等等。還有保單還是有保障的成份在,因此另外有一部分要拿來 作為危險保費,把這些費用扣除後剩下的保費才是保險公司拿去投資的錢,實際報酬率就是從投資的金額計算。這跟你把錢放定存是不一樣的,錢存銀行它並沒有業 務員佣金、保額的保障、提存責任準備金等等;所以如果你用預定利率推算回去,常會發現與實際報酬率之間有很大出入,因為保險公司所提供的報酬是以投資部分 來計算。因此保單預定利率, 無法直接等同於定存利率或是保單的投資報酬率。

2.從業人員:您買這保單就像錢放銀行做定存一樣

Q.客戶:你說的存6年領回跟定存一樣,那中間萬一我臨時急需要用錢,我可以隨時把我的本金100%拿回來囉?

A:從業人員:要儲蓄當然是要有紀律的存,不要隨便動用比較好

實情:
提前解約會扣解約手續費,儲蓄險保單最好不要輕易解約,因為在扣除解約手續費後,有可能會拿不回過去的總繳保費,解約手續費則會隨著保單年期逐年降低。解約所能拿回的金額,在商品宣傳單上都有註明,消費者在購買前,要仔細考量清楚自己的需求,如果短期內會有現金的需求的話,建議就要慎重考量是否要購買儲蓄險。

部份從業人員為了業績,怕嚇跑客戶,在解約金上面也不會主動告知,因此你在投保前需要更家謹慎評估。

3. 從業人員:不用怕繳不起保費, 萬一臨時有急需可以做保單貸款

Q.客戶:保單貸款利息多少?

A: 從業人員:保單貸款利息不高啊

實情:
保單貸款的利息動輒年息5%,6%以上,如果你要借保單貸款來繳保費是相當划不來的,因為你的保單的利率可能不到2%(點此連結看各家借款利率:各壽險公司保單借款利率一覽表)。

根據2012年台灣地區保險報告(2012 Taiwan Insurance Sector Report)指出:台灣地區保單第13個月的保單繼續率(指既有的保戶持續繳費的比率)為80%,第25個月為70%,往後平均約每年有4.5%的保戶沒有再續繳。按照這樣的數據推算,終身險保單能持夠有到滿期,而且維持有效的比率只有25%。這麼低的比率可能的因素有很多:從業人員不當的推銷、因為人情投保、沒有買到合適的保單…等等因素都有可能,但是在實務上我們碰到不少客戶是因為保費支出過高、造成家庭重大負擔、財務上無法負荷而中斷投保的情形不少。

金融業中銀行、保險、證券等等行業,常常會有交叉行銷的狀況,例如銀行理專向你推銷保單;保險從業人員向你介紹他們金控集團銀行的房屋貸款等等。消費者要保護自身權益的方式,除了加強自己對金融常識的了解外,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讓各自不同領域的金融商品回歸它基本的功能,不要把彼此的功能搞混了:買了儲蓄型保險,期待它像銀行的定存一樣,買了一堆儲蓄險,結果自己的壽險保障額度卻非常低。

因為聽說高收益債券可以月配息,一年可以配到6%以上,於是把銀行定期存款全部轉去購買高收益債券,希望它可以每月領取不錯的利息,卻忽略了它淨值下跌、 造成本金的損失,凡此種種其實都是造成金融消費糾紛的原因之一,如果在購買這些金融商品之前,已經做完完整的財務規劃、知道如何利用各種不同金融工具來完 成你的財務目標,當面臨是否購買金融商品的時候,你會根據是否可以符合自己的需求來做選擇,而不是完全根據金融從業人員的話術或行銷資料來做判斷,發生買錯商品與產生消費糾紛的機率無形中會降低很多。
聲明: 此文章部分內容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法律責任,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由於本站是受到「即刻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盡快與我們聯絡,本站將會在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聯絡我們(E-mail:richjamiechou@gmail.com),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