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的最終目標:不要債留子孫

 年金改革委員會將要在總統府召開第一次會議,蔡英文總統的重大政策正式邁出了第一步,這是牽涉到所有勞工、軍公教、農漁民、以及我們後代子孫的重要工程,更是攸關台灣永續發展與社會安全的關鍵改革。我們期盼,由副總統陳建仁、政務委員林萬億主持的年金改革委員會,能夠凝聚全民共識,完成這個歷史性的任務。
台灣的年金制度發展至今,共有13種不同的年金制度,而且每種制度都存在複雜的細節,過去未曾有過整體的規劃與思考,歷任總統與行政院長大多任隨各職業相關主管部會,依據職業團體各自的需求調整,基本上只增不減,而且不同職業別之間,彼此競相比價,只有加碼,未曾減碼。時至今日,絕大多數的年金制度,不要說行政院長或是部會首長說不清楚,實際上連直接主管的銓敘或是人事官員,恐怕也無法說清楚13種年金制度的來龍去脈。
現有的年金制度猶如蕪亂龐雜的台灣都市景觀,雖然滿足了基本的居住需求,但是不同時期、不同主管機關、不同居民,依據當時的需求各自隨意增建擴張,遠看一片雜亂無序,走進去則是佈滿曲折彎曲巷道的迷宮。現有的狀況其實無法永續,而且很可能因為地震火災等外部災變而崩毀,因此,年金改革委員會的重要工作,就是必須說服所有住在裡面的居民,建立最大的共識,找出最大的公約數,重新整理出一個「領得到、領得久、領得安心」的「永續年金」制度。
現有的年金制度無法永續,病灶已經診斷得很詳盡,不論是勞工、或是軍公教的退休基金,提撥遠遠不足,來自勞工保險的老年給付潛藏負債高達8.7兆元,來自軍公教舊制與新制的潛藏負債8.5兆元,加上軍保、農保、國民年金未提足的負債,共計17.8兆元(104年6月主計處統計)。目前潛藏負債餘額已經是每年中央政府預算的9倍,表面上政府保證,實際上政府例行的財政收入,無法填補退休金的缺口,也就是說,政府承諾太多,提存太低,稅收太少,而且因為「戰後嬰兒潮」快速轉變為「大退休潮」,進入老年化的社會之後,經濟與稅收的成長率會低於退休金支出的成長率,當領得多、繳得少的惡性循環出現,退休金的潛藏負債會吞噬政府財政,如果年金制度不改革,十年之後台灣必將面臨希臘化、財政破產、社會動盪、甚至國家主權喪失的災難。
因此,年金改革委員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將這個已經在眼前的危機,清楚讓全體國民了解,說服大家,在年金爆表之前趕緊改革,只有推動改革,台灣才有希望,只有推動改革,政府的承諾才不會破產。政府財政是國家穩定最重要的基石,希臘因為退休制度導致財政破產的殷鑑就在眼前,希臘退休者的保障被迫七折八扣,大量優秀的年輕人淪為失業族、或者流浪歐洲的打工族,更是我們絕對不願見的悲劇。
我們必須強調,年金改革真正的目的,是要化解債留子孫的災難。因為,不論是軍公教的8.5兆元潛藏負債,或是勞工的8.7兆元潛藏負債,要提領的都是五十歲以上的3、4、5 年級生,而留下的財政缺口,則必須靠 8、9、10年級生來繳稅償付。年金改革不是族群、職業的對立,而是世代平衡的議題。因為即使是軍公教體系,現有的制度讓五年級以上的老公務員領走,2020年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破產之後,倒楣的是現年四十五歲以下的年輕公務員,在軍公教的體系,也還是世代、債留年輕人的問題。
現有的年金制度,造成債留子孫無比沉重的包袱,以18兆元的潛藏負債,除以現年20歲以下的530萬孩童與青年人口,每個孩子背負了340萬元的退休金負債。如果加上現有中央政府6兆元、地方政府1兆元的政府債務,政府的債務餘額高達25兆元,每個台灣的小孩,甚麼都沒做、只是出生在這塊土地,還未出社會、就平白背負了我們丟給他們470萬元的公共債務,而且再過兩年,就會突破500萬元。
我們丟給每個孩子500萬元的沉重債務,是歷史積累的過程,大家都有責任,歷任的總統、行政院長、立法委員、以及參與民主投票的選民,不分藍綠、不論族群、人人都參與了這個債務累積的過程,因此,彼此相互指責沒有意義,唯一該做的工作,就是認清事實,共同承擔,一起解決問題。
我們呼籲,參與年金改革委員會的37位委員們,能夠以「化解債留子孫災難」的歷史高度,來面對年金改革的議題。年金制度的「原則」既多且細,然而,不論是所得替代率、退休年齡、費率與公式,種種調整、協商的最終目的,不是菜市場買賣豬肉的趁斤論兩,而是為了架構一個永續年金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之下,老人領得到年金,政府財政可以負擔,而我們的孩子能夠身輕如燕地創造他們的未來。
這次的年金改革不是為了族群與職業的對立,而是為了給後代子孫留一條活路,軍人保國衛民、教師作育英才、公務人員公忠體國、勞工流汗打拚,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應許我們的後代子孫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