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開集團董事長邱復生:振經濟 先破除民粹


新政府上任後所面對的經濟問題一籮筐;無論企業生產要素、投資條件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土地、缺工、缺人才),以及兩岸、經濟、能源等3大挑戰,都待解決。長期觀察國內社會政經環境甚深的台開集團董事長邱復生,以企業經營者角度,並在請益二位前總統李登輝、馬英九之後,對台灣現存的問題、未來的發展,提出他的看法。
邱復生認為,經濟,是台灣未來唯一的出路!而現今造成國內經濟艱困的根本原因,就出在台灣社會過於民粹。
台灣在政治解嚴後,民主解放,政治人物為選票、討好選民,政黨把民主無上綱的解讀,無論在財經、環保、社會福利等政策的制定及執行,不斷加碼,一切以民粹為依歸!
 企業與政府信賴度崩解
邱復生指出,最後的代價就是、「民主變成民粹、民粹變反商仇富、企業與政府間的信賴度流失」,讓之前台灣引以為傲的經濟穩定發展架構解體,良好經濟環境的形象崩壞。
甚至,在反商仇富的心理下,連政府與企業間在公共工程、BOT開發案所簽訂的合約,建立在互信基礎上的商業合作,也可在民粹主導下,政黨輪替後,被主政者、民眾懷疑有圖利之嫌,就可對之前的合約再檢視,都可以被推翻、被追殺要求修改內容。
政策都沒有延續性、政府訂的合約都可以不遵守,合約的內容可因民粹而有不確定性?如果這樣,邱復生表示,政府與企業間的信賴度都沒有了,民間企業那敢投資?如果無利可圖,企業為何要投資?
除此之外,在民粹的彰顯下,環保法規日趨嚴謹、環保意識無限上綱,讓企業設廠的條件門檻越來越高,雖有意願、但無法設廠;而台灣屬於亞熱帶型氣候,雨水充沛,其實並不缺水,但,也因水庫新建條件嚴苛,根本沒有集水因應設施。
企業出走 人才當然外流
設廠無門,造成企業投資卻步、遷廠外移、企業出走,人才當然外流;邱復生說,只有生產才能創造就業機會,沒有企業、一定沒有就業,而「沒有企業、哪來人才?」。
過去幾年,政策的錯誤、經濟停頓,造成貧富差距加大、年輕人就業機會減少、薪資結構低落,在民粹的推波助瀾,高喊公平正義成為政黨獲得民心的新利器,更也因此左右、制定更多不利經濟發展、阻卻企業投資的不利政策。
例如,提高基本薪資雖可討好年輕族群、增加休假天數雖可滿足民眾的小確幸,但,邱復生表示,背後對企業經營成本的增加、人力資源的調配,都是負擔啊!
在兩岸關係上,邱復生認為,蔡英文總統在這次的就職演說中,對兩岸關係的解釋,除了「共識」沒講出來之外,求同存異、相互諒解等其他都講了;現在,我們的企業要打世界杯,中國仍是全球不可或缺的一環。台灣不一定要出走,但一定要讓全世界看到台灣。
 這些經濟問題糾葛在一起,在民粹的催發下,讓困難度提升;因此,邱復生指出,若沒有解決根本,新政府還是挫ㄟ等!用舊思維去解決現有問題是沒用的,所以新政府要改變頭腦;邱復生建議,小英政府團隊現在所要推的各項政策,不應是「治理」台灣,而是要「經營」台灣。
要經營台灣 非治理台灣
治理台灣,可能宣布有利民眾的一些政策、讓百姓有讓利的小確幸;但,經營台灣卻要從基礎改造,讓經濟穩定成長,人民均富。
邱復生認為,新政府上台,不能再一味討好選民,要糾正民眾反商仇富的心理,要找出台灣經濟發展遲緩的癥結,無論是行政效率的缺失、經濟政策的創新、產業結構的轉變等,都要提出切中要害的改革,要讓台灣整個經濟脫胎換骨,這樣才能跳脫低迷的漩渦,再現台灣經濟奇蹟。
邱復生強調,只有人民認同經濟優先,降低無限上綱的要求,支持政府救經濟的政策、企業勇於投資,擴大參與,協助政府、政府採更開放的態度及有利投資的政策,三方團結一致一起努力,重塑台灣的經濟發展基礎、重啟台灣向全球挑戰的活力,讓台灣重新出發,台灣才有未來。
邱復生強調,讓台灣在不仇富反商的環境下,打造世界級的競爭力,才能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好、吸引更多外資來台,創造均富繁榮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