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入股案 台灣一堂881億的課

 在打造國家級半導體產業鏈的大旗揮舞下,大陸紫光集團展開全球併購與合作布局,並在去年第4季,陸續宣布了三項參股台灣半導體廠、合計總金額約新台幣881億元的案子(194億認力成私募,取得增資後25%股權;568億認矽品私募,取得增資後24.9%股權;119億認南茂私募,取得增資後25%股權)。
不過在兩岸詭譎政治氛圍的影響下,這881億元的投資案跟它的諧音一樣通通「掰掰」了,不論最後這些案子的命運會是如何,只是我們自己靜下心來想想,台灣真的可以啥都不要嗎?
 一位看盡兩岸面板產業發展的科技大老感嘆,當年若不是因為台灣種種登陸投資的限制,國內的面板產業不會這麼快就進入發展瓶頸,可以好好發揮的一塊舞台拱手讓給陸廠,並且反過來以欠佳的產能品質、順勢也把台日韓競爭同業都拉下海,一個賺不到錢、價格殺紅眼的紅海。今時今日你要大陸來投資面板業,除非是跟OLED這些更新世代的技術有關,不然對岸也不是傻蛋,不可能拿出錢來投資或併購。
 半導體也是一樣,台灣目前也許仍領先對岸不少,不過,從過去面板產業的經驗來看,這當中的差距肯定會縮短得很快,因為技術發展這種東西,都是「會在需要他的地方快速進步」,台灣因為有晶圓代工所以IC設計跑得快,因為IC設計蓬勃發展回頭促使晶圓代工快速深化技術。這是一體的兩面,現在大陸自己的IC內需市場龐大,必定刺激相關投資快跑,這種趨勢不會因為「台灣不參加」而慢下來,台灣不玩是你的事,人家照樣找錢找人玩大的。
 也許還有人沉浸在台半導體技術領先對岸、台灣之光不可拱手賣人之類的想像中,不過不知是否有人想過,當台灣IC設計龍頭的「大陸轉投資公司」在上海掛牌後,股價狂飆、市值甚至一度超越台灣母公司時,台灣母公司為何不會因為有這顆金蛋而跟著帶動台灣的股價呢?是否因為長遠的將來挑戰不少?而台灣真可以對著甚麼都搖頭(特別是陸資),就這樣耗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