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只有開放,才能救台灣


 「只有開放,才能救台灣」,台灣陷入空前經濟困境,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認為,身為小型平台式經濟,台灣不只要開放,而是開放才有活路,此外則是要國際化,台灣自詡為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樞紐,「不開放算哪門子的bridge(橋樑)?」
 新政府上任百日,兩岸關係跌落谷底,入秋後的9月街頭,更是每周都有群眾號召走上街爭權益。面對政治議題佔據新聞版面,魏啟林感嘆「大多是假議題,只是內耗」,畢竟很多政治議題都非台灣單方面能決定。
 曾任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長的魏啟林,在為台灣經濟把脈之前,先丟了個問題出來,「你們覺得,香港、杜拜、新加坡,為什麼能夠屹立不搖?」等不及回答,魏啟林就先公布答案:「是開放。」
 他說,香港存在,是因為比大陸開放;杜拜存在,是因為在中東最開放;同樣的,新加坡在馬來半島也是最開放的,「台灣沒有腹地,所以要更開放」。
 魏啟林說,20年前,台灣在喊要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但要當營運中心,就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平台,「不開放、不雙語,行嗎?」新加坡地緣偏僻,位置絕對沒有台灣好,但靠開放、靠雙語兩大政策,才擁有如今的經濟成就。
 魏啟林認為,台灣早該走雙語,雖然是以中文為底,但英文要能通,以利與國外接軌。
 當然有人會說,英文師資不夠,怎麼辦?魏啟林笑說,台灣每年有這麼多小留學生,為了躲兵役待在國外不回來,「大赦他們,讓他們回來當替代役教英文,何嘗不可?」
新南向政策 不能強迫廠商做
 談及新政府上台後力推「新南向政策」,魏啟林說,雖然政府強調這是多元分散,但不可能強迫廠商跟著做,因為資源有限,分散只會降低獲利,廠商其實算得很精,當然是集中優勢,不可能跑到沒優勢的地方去賠錢。
 魏啟林分析,兩岸同文同種,加上高科技產業對於大陸已經投資了幾十年,市場就在那邊,就算調整,也要時間,這急不得。
 更現實的其實是,台灣廠商作出來的東西,也只有大陸廠商願意埋單,東南亞胃納量再有多麼大,也都有極限,這是騙不了人的。
 魏啟林說,政府該做的事,不是指導廠商要去哪裡設廠,是如果台灣廠商願集結到東南亞設廠,政府能否利用外交管道,協助取得用地、執照,讓台灣廠商享有聚落優勢,並列為東南亞使館的KPI(關鍵績效指標),這種南向政策做起來才有意義。
憂老年社會 應引進年輕移工
 魏啟林說,他贊成南向,但南向政策不是只有一個辦公室在做,是每個部會都要有南向政策,像是教育部要訂出吸收東南亞人力目標,打算吸收多少人口,這些人在台唸書,有沒有廠商幫他出錢,多久變台灣人,畢業後是否就不要再占勞工配額,都應該要思考。
魏啟林說,台灣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律師、當醫師的都有,但如果沒有外籍移工來台灣,在工地的粗重工作誰要做,正因為如此,政府必須讓勞動力進來台灣,這不只是開放、更是交流多元的一部份。
 魏啟林認為,日相安倍再怎麼射箭,日本經濟都起不來,最主要原因就是人口政策,台灣要引以為鑑,是不是該學習美國用屬地主義,讓更多的年輕移民進來,延緩台灣生育率低、以及逐漸高齡化的趨勢,值得思考。
 「不是把牆築起來,拒絕開放就沒事了」,魏啟林以最低工資爭議為例,如果調高能解決所有困境,一次調高到10萬元不就好了,但事實卻不然,因為這只會加速廠商外移。
 他說,台灣該想的是如何透過開放,導入更多勞動力,唯有如此,能推升薪資水準、喚醒經濟動力,也才是拚經濟的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