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的進化論


隨著時代的變遷,消費者需求轉變,企業商業模式也要順應潮流改變,許多企業持續進行轉型,以符合消費者生活型態的需求,甚至打造多元的感官體驗,提供更多的服務,就像是商業模式的「進化論」,延伸多元領域,提升附加價值,也才能永續經營。
過去,星巴克販售咖啡,並營造一個喝咖啡的氛圍,現在,星巴克內販售的商品,不再只有咖啡,已經延伸至即溶咖啡、罐裝咖啡,甚至有賣酒的夜間星巴克。
從星巴克的演變,可以看出它商業模式的進化,從過去的單純販售商品店面,到提供多元感官體驗、打造氛圍,給顧客的不只是商品,而是從內而外滿足顧客需求,透過新型態店型,為品牌增值。
星巴克從一開始全球一致性的風格,到在地化設計,像是台北重慶、艋舺門市,就保留了當地復古風貌,到後來,更開出符合商圈特性的型態店,2010年在美國開出夜間星巴克,2016年也在日本東京開了亞洲首間有賣酒的星巴克。
它一直順著潮流走,如今也可看到全方位感官體驗旗艦店,台北龍門門市就是一例,走手沖咖啡、精品路線、優雅工業風裝潢,提供消費者全感官精品咖啡體驗。星巴克更計劃在2018年在紐約打造「劇院級」的超級旗艦店,有烘焙小工廠,占地達562坪。
然而,咖啡真有那麼大差異嗎?星巴克營造的是喝咖啡的氛圍,它不僅開設多元門市,星巴克也將咖啡提供給飯店、航空公司,讓更多消費者品嚐,讓星巴克的生命力不斷地連續下去,符合消費者所有的LIFE STYLE。
反觀其他企業,一開始很成功,店外大排長龍,但現在人龍不見,銷售下跌,主要在於產品過於單調,台灣飲料店也會面臨同樣的狀況,沒有很大差異化,消費者會漸漸流失。
一個企業的持續力是很重要的,除了星巴克是成功一例,日本的無印良品也是值得學習。它原本隸屬西友超市集團,無印良品是超市開發自有產品的一個品牌,後與集團分開,以品牌名稱自設門市,從販賣家居、用品到咖啡餐飲到書店都有。
無印良品還曾活化了老舊社區:二子玉川。這是一個在50、60年代的高級住宅區,但隨著人口外移,變成了老人住宅區,無印良品跟當地的建設公司合作,在此社區裡打造了一個無印良品的家,所有家飾品皆使用無印良品,受到相當多年輕人的喜歡,也吸引年輕人搬進此社區,成功讓這個老化的社區年輕化。
 再看日本的蔦屋書店,從影帶出租店,發展成書店、綜合商場,到現在幫助縣市規劃設計圖書館,它成功運用會員資料開發出POINTCARD,找到合作聯盟商家,讓會員可以到很多地方享受優惠及集點,它的書店,都做的很具特色,代表作當然是代官山的蔦屋,它營造了不僅是銷售書籍的傳統書店而已,內外觀設計,都令人驚豔,成為居民休閒、遊客必訪之地。
之後,蔦屋更把自己的才能運用到經營圖書館,它建立日本武雄市圖書館,把蔦屋書店和星巴克結合成的複合式圖書館,不僅吸引當地民眾常到圖書館看書,更成了地標。
台灣也有誠品書店,其利用品牌價值,延伸多種事業,有書店+文具+綜合商場、畫廊、展演(講堂、電影院、表演廳)、居所、餐廳及旅店…等等。
商業模式的進化,不能只跑短線,要有長遠的規劃,要配合時代脈動,符合消費者的LIFE STYLE做改變。